对于企业离职的员工是走是留
来源:立泽祥添加时间:2018/10/20 点击:
对于一名专业的HR,不知道了解过,在每天的年底想没想过是招人重要还是留人比较重要,实际上招聘人不如留住人:新人的培养成本与风险是高于留住老人;
招聘人均成本 ≈ 招聘人员时间成本+相关渠道费用+面试官时间成本+机会成本
招聘人员时间成本:相关人员花在搜寻岗位候选人的时间,包括搜寻简历、铺设渠道、跟用人方沟通、面试候选人等等
面试官时间成本:面试是招聘里很重要的一环,而面试官多为职责重要的人物,薪酬待遇相对较高。在以往精力中,曾试过10+技术面试官出差校招4天最终仅面试成功7人的情况。
机会成本:因招聘周期导致错过时间窗而影响到业务发展,难以估计。不少企业在核算成本的时候,经常忽视机会成本。当一个候选人招聘的周期过长的时候,机会成本会随之增加。比如一个项目,需要一个leader,如果到位,这个项目可以提前上线,如果项目的收益是每月100万,那么拖一个月人不到位就损失一百万。
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如何来留住员工呢,其实说白了就是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,待遇留人。
1.公司业务本身对职工的吸引力也是存在的,就是所谓行业的影响,比如前几年的房地产和这几年的互联网,或者求职者自身的特别意愿都有关系,关键问题是在招人的时候还是尽量保持这种意愿的一致,企业需要职员稳定,职员有意投身这个行业。另外一点就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,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也不用多考虑了,属于超出HR考虑的范围了。
2.尽快形成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,比如制度体系、SOP、内部培训体系,和一些创新方法的接口,比如应该形成一个固化良好工作方法和经验的机制。重点不是留人,而是保证人走了活照样干。
3.人力资源供给,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。外部供给要做好,内部供给同样重要。特别是中层人员,应该随时保持一个替补者,一来保持内部的活力,二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,不过限于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,恐怕也是有很多公司觉得这样划不着的。
4.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可能比薪酬更重要,劳动经济学里面也是有讲边际效应的,而发展空间这事在实际操作中感觉比薪酬水平带来的效用更大,所以我认为发展空间很重要。所以引申出来的一个策略就是:一个公司不应该保持满员状态,满员状态导致两个东西一是上升通道没有预留空间;二是由于职位设置本身留出的冗余,可能导致你满员以后大家的工作量不够饱和,对士气什么的很不利。当然不满员的状态也有坏处,就是如果业务量不稳定,闲的时候闲死,忙的时候忙不过来,这个策略的实施效果也跟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关。
5.其实光是靠钱来留人也不是太靠谱,因为强中还有强中手,思聪完了有马云,同级别里工资你算高,但是还有更高的级别可以去做。高的薪酬水平并不是用来留人的,而是用来保持高的劳动效率和充分的人力资源补给,高工资水平不保证你能留住人,只能保证走了一个人以后你能比别人更快招到新人。
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留住人比招聘人更加好。关键问题是:留人的关键是一开始就找到愿意留下来的人,在辞职之后如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。